当前位置:首页 > 公文大全

关于加大人才引进工作力度的建议4篇

时间:2024-07-23 10:19:10
关于加大人才引进工作力度的建议4篇[本文共5513字]

近年来,我市大力引进高新技术项目, 集聚高层次人才,促进了经济发展。但在人才引进和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我市转型发展。主要表现在:市域内人才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衡;引进外来人才缺乏政策优势和吸引力;人才储备数量偏少、质量偏低等。人才工作是促进忻州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程,为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为此建议:

1.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政策。要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人才工作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县市区要结合实际,出台系统完善、政策优惠、操作性强的人才引进配套文件,明确规范引进工作程序,让引进的人才真正为我市服务、为促进经济转型发展服务。根据我市产业特点和实际情况,建议市委、市政府在人才引进政策中将高级技师列入高层次人才范畴。要坚持“培引结合,以引促培”,有针对性地搞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和本土人才开发工作。

2.在人才引进上,可采用“柔性引进”的灵活方式,通过聘请咨询、讲学、技术合作、兼职、短期聘用、承担项目与课题研究等灵活方式引智。

3.突出人文关怀,打造引才特色品牌。建立领导干部联系人才制度,随时掌握引进人才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协调解决各类困难,落实好住房保障、安家费用、户籍落户、医疗保障、子女入学等相关事宜,解决引进人才的后顾之忧。

4.建立“人才储备库”。根据需要,定期制定发布人才储备目录,进行精准储备。同时提高高校毕业生人才储备工资待遇,可参照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标准执行。

5.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探索建立优秀人才列席市委、市政府重要会议工作机制,让他们参与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的审议。对优秀科技人才,给予适当的政治安排,提高政治待遇,最大程度地激励优秀人才当好科技创新进步的带头人、转型发展的智囊团和推动者、人才队伍建设的领路人、时代精神和道德建设的师表和楷模,积极为忻州转型跨越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关于加大人才引进工作力度的建议2

人才资源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科学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并提出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强调人才对整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一个城市,如果没有人才的支撑,会导致发展滞慢,经济水平低下,同时,因经济水平与发达地区、发达城市相距甚远,会导致现有人才大量流失。因此,相比发达地区的人才“泛滥”,佳木斯市作为落后地区的小城市就要靠情感留人、用政策留人、造环境留人。 
  建议:  
  一、优化服务、提升质量,靠情感留人。在“小城市”要贯彻好“三宽”精神。一是宽容,在鼓励成功的同时,也要接纳人才在工作当中的失败,让他们能够在失败中尽快站起来、继续前进、获得成功;二是宽厚,要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让他们能够专注于自己的事业,心无旁骛;三是宽广,就是要用更高的眼界赢得人才,留住人才。同时,要建立完善人才服务机制体系,主动提供热情、周到、个性化服务,用感情投入和人文关怀人才,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让在小城市工作的人才感受“家”的温暖,产生对“家”的依恋。 
  二、建章立制、加大投入,用政策留人。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多元化人才发展投入机制。鼓励支持用人单位建立并用好人才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奖励和扶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将此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并随着“小城市”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以及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的实际需要而逐年增加。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奖励分配和人才激励制度。鼓励并积极推动企事业单位对人才实行年薪制,利用股权、期权激励的方式,采取将人才的收入与业绩、贡献挂钩的绩效分配方法,使人才的价值真正得到体现,以最大的诚意留住人才。留人的方式很多,靠事业留人、靠平台留人、靠物质激励留人,靠感情留人等都很重要。多种模式并行,并针对不同人才的需求设计不同的人才激励模式。有的人需要给予足够的物质回馈,有的需要归属感,有的是因为看中了事业发展的价值。 
  三、依托产业、聚集力量,营造环境留人。要依托产业聚集人才。坚持把各类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成长发展与产业开发相结合,引导各类人才把心思和精力用到创新产业升级、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着力打造新兴产业,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发展特色产业是留住人才的突破口。特色产业具备的异质性确保人才的黏着性,借助专业人才发展特色产业逐步形成产业链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我市作为不发达地区小城市应重点培养专业特色人才,促使人才完全融入地区城市生活,满足地区经济发展需求,降低人才流失率。要整合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各种平台,通过招聘新型人才,提升政府、事业单位的文化水平。企业通过技术入股、项目合作、行业技术开发等,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为各类人才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工作平台。 
  四、要留下人才既应满足其物质需求,也应满足其精神需求。地方政府应从满足人才多元化需求方向入手,在满足人才物质需求基础之上加大对人才精神需求研究力度,解决人才情感问题、尊严问题、自我价值实现等问题,如:可以多提供物质之外的福利待遇,开展学习培训、组织实践活动,注重劳逸结合,要尊重人才,与人才多沟通,打感情牌,了解人才的问题和需求,结合实际,提供帮助。 
  五、关注培养本地化人才。我们佳木斯作为中小城市,一定要关注从我们家乡走出去的本地化人才,因为本地化人才的突出优势就是一旦返乡就业便相对稳定,尤其随着个人成家立业,跳槽到其他城市的概率会更低。所以,应加大本地人才培养力度,放宽本地人才返流政策,拓宽渠道开展人才培养和搜寻招募工作,把这些人才吸引回来。为城市培养自己本土化的人才,才能将人才的力量发挥到极致。 
  六、着力于城市文化建设,用文化涵养人才。用文化弥补经济短板,突出自身优势,提升城市文化底蕴,打造特色城市,以达到留住人才与涵养人才的目的。中小城市要想改变人才“入不敷出”的现状,人才工作刻不容缓。人才工作的前提是要留住人才。留住人才,就是要留住他的心、他的情;留住人才,就是要给予他更好的发展空间和平台,实现他的人生价值。 

关于加大人才引进工作力度的建议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并要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这是党中央对人才工作的新定位。2018年将迎来海南建省三十周年。常言道:三十而立。站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方位上,海南作为经济特区,如何在而立之年,充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视察海南时提出的“使海南成为人才荟萃、技术创新之岛”的指示,践行好十九大精神,将海南进一步打造成为符合国家战略需要和人民需求的人才特区,更好发挥海南的“一带一路”倡议支撑作用,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重大课题。
    一、问题与挑战
    建省三十年来,海南人才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相对于兄弟省份而言,海南仍然是人才缺乏地区,人才引进力度与发达省份相比,差距很大。现有的人才总量和结构还不足以担负起建设美好新海南的重任。主要问题表现在:
    1、高层次人才极度缺乏,且分布不合理。从学历上看,目前海南拥有博士学历人员占人口总数量的比重不到0.3‰,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仅占人口总数的51.2%,海南大学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40%;海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36.5%。高精尖应用型人才和高等级研发人才严重不足。在顶尖人才中,仅有柔性引进的十余名两院院士,本土化培养的两院院士还未实现零的突破,包括长江学者、千人计划、杰青、万人计划等国家级人才更是海南的稀缺资源。同时,医药卫生、信息产业、制造业、建筑业、农业以及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的专业技术人才也明显短缺。
    2、人力资源配置不科学、不平衡,结构性矛盾突出。教育、卫生等事业单位人才多,企业人才少;第三产业人才多,第一、二产业人才少;中心城市人才多,市县人才少。
    3、人才服务体制机制相对落后。计划思维管理人才的惯性仍然很大,服务理论相对滞后,还存在着政事不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等问题;统一的人才市场体系还未形成,人才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人才的互通机制尚未完全建立,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多头管理,责任分散,信息化程度不高导致出现重复工作。户籍、档案、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滞后。
    二、政策建议
    1、建立海南省中英文的人才招聘网站,面向全球发布人才需求信息。借助我国驻外使领馆的资源和帮助,在美国、欧洲建立海外人才联络中心,主动去海外招聘人才。建立人才引进一站式服务平台,其服务内容涵盖出入境、居留、医疗、社保、购房、税收、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等方面,用高效特色、全方位的服务解决人才后顾之忧。让各级各类人才工作安心、居住定心、生活舒心,增强人才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2、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推进人才安居工程建设。筑巢才能引凤,安居方能乐业。由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推进高层次人才、领军型人才、产业紧缺人才、高校毕业生等各类人才的住房保障,推动包括高端人才公寓、海归公寓和创客公寓等的建设。要根据不同的目标人群,在不同类别公寓的规划与设计中体现差异化的设计理念。按照出行交通便捷、配套设施齐全、自然环境优美、社会秩序良好、文化氛围浓厚、人际关系和谐、高端人才集聚的高标准社区进行打造。海南省高层次人才公寓,对引进的国家级高端人才视其服务年限后可供其终身使用。对其他层次的人才政府为其提供廉租房。
    3、在桂林洋高校区建立高层次人才公寓。在桂林洋高校区由政府集中建设高层次人才公寓,统一建设,统一管理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含长江学者、千人计划、青年长江、青年千人等)签订10年以上合同,可奖励住房一套;博士或高级职称的人才,可以提供一套限价房。同时要加强配套设施含(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医疗配套(社区医院)、生活配套设施(大型超市和农贸市场)的建设。海南省高层次人才公寓,对引进的国家级高端人才视其服务年限后可供其终身使用。
    4、为青年大学生落户海南提供政策支持。年轻的毕业生是海南可持续发展最重要力量,实行大学毕业生落户海南“零门槛”,如对本科、硕士、博士毕业人才放开落户,并给予租房金(如两年期,本科3万,硕士5万,博士8万)和购房补贴(两者不重叠),建设大学生人才公寓,提供给毕业3年内在海南创业就业的无房大学生,租赁价格不高于同一地区市场价格的70%。
    5、继续推进人才综合性服务工程,为吸纳入才留住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目前,海南省政府已经印发了《海南省引进人才落户实施方法》,但还需要一系列的“连环拳”方能解决人才落户的后顾之忧。要为引进人才解决配偶工作问题,解决随迁子女是就近入学问题,以及随迁父母的医疗服务。这一系列的问题虽然繁琐,但却关系着落户人才的具体利益。因此,我们还需要各项具体条例、细则的颁布实施。
    6、建议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不占用高校原有的计划编制、二级教授的指标和绩效指标,这样能有效解决引进人才与原有人才争抢资源的矛盾。

关于加大人才引进工作力度的建议4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马鞍山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总量显著增加,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人均值曾经连续多年保持全省第一,达到或接近长三角中等城市水平。“十二五”以来,在马鞍山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马鞍山市紧紧围绕转型升级、加快发展主题,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马鞍山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良好,只是在合肥、芜湖等城市高速发展的衬托下显得有点慢。由于历史原因,马鞍山产业结构过于单一,钢铁和重工装备制造产业比例较重,轻工业、商业和服务业不成气候。经济体量不大、结构不优,传统产业增长动力不足、新兴产业支撑不够,是马鞍山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当前,皖江城市带上升为国家战略,为马鞍山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也受到很多短板的制约。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人口总量少特别是人才数量少的问题。合肥、芜湖发展迅猛,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两市有巨大的人口腹地和大量高校。马鞍山没有他们的先天优势,要想加快发展,迎头赶上,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人才问题,而引进人才的关键就是在政策层面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当今社会,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到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发展全局的根本问题。马鞍山市提出了人才强市发展战略,出台了《马鞍山市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但政策力度与省内周边城市如芜湖市还有距离,对人才的吸引力较低,不利于马鞍山市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引进人才。特别是马鞍山市给予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政策力度较大,但给予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等人才的引进政策没有或很少,有也仅限于少数大型企业的紧缺急需专业,没有惠及大多数企业,覆盖面不宽,不利于大批量的引进人才。 

比如,芜湖《引进高层次人才实施办法》的优惠政策中明确规定:引进具有博士学位或正高级职称的人才享受每月2000元生活补贴;引进具有博士学位或正高级职称的人才5年内可享受住房补贴每月1500元;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的配偶、子女可根据本人意愿,将户口迁入市区。引进人才要求为配偶安排工作的,用人单位应提供帮助,人事和劳动部门予以协助;子女安排到重点中学或市属小学就读;等等。芜湖《2015年人才特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公告》中明确规定:对应届高校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在芜湖市企业稳定就业、签订劳动合同且参加社会保险满3年的,给予10000元的一次性生活补贴;对于已在芜湖市就业满3年的本科及以上学历高校毕业生或具有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人才,在芜湖市购买普通自住商品住房的,给予所购房屋需缴纳的房产契税补贴和不少于2万元的购房安家补助;对博士、硕士毕业研究生和本科、专科毕业生来芜湖市就业,3年内分别给予每月基础租金的80%、60%和40%、20%住房租金补贴等。 

以上这些政策,既加大了对人才的吸引力度,又有效减轻了用人单位的人力成本,对芜湖市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明显的影响,而马鞍山市并没有这些政策。 

建议:

在新的形势下,作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重要城市和连接长三角的桥头堡,马鞍山市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使经济、社会的发展充满活力,就必须制订并组织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在经济上、生活上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为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1.按引进人才层次给予相应生活补贴和住房补贴。建议参照芜湖等周边城市引人政策,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引进来马鞍山市就业的人才,按照硕士毕业生、博士毕业生给予1000-2000元/月的生活补贴,给予1000-2000/月的住房补贴或一次性的安家费,特别紧缺的专业和特别优秀的人才可适当放宽。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引进来马鞍市就业的本科生或本地高校毕业的本科生按月或给予一次性的生活补贴和住房补贴。对引进的人才在马鞍市购房置业的,给予适当的税收减免。 

2.给予引进人才的配偶就业和子女入园入学创造条件。建议对引进的人才的配偶、子女可根据本人意愿,将户口迁入市区,引进人才要求为配偶安排工作的,用人单位应提供帮助,人事和劳动部门予以协助;子女有上学需求的,根据本人意愿,将其子女安排到市内公办幼儿园、小学和重点中学就读。

《关于加大人才引进工作力度的建议4篇[本文共5513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