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数字化授信”为农村普惠金融插上翅膀

时间:2024-06-21 02:11:18
“数字化授信”为农村普惠金融插上翅膀[本文共1477字]

“数字化授信”为农村普惠金融插上翅膀

一、案例背景

农村小额信贷风险大、业务分散、人力成本高。传统农户授信,需要工作人员深入现场开展尽职调查,查阅资料、了解农户详细信息,再加上授信审批时间长,一套流程要3-5天时间,这种完全依赖于人的方式,不仅耗时、费力、成本高,还面临着人工操作风险、道德风险、客户风险评估难、授信不准确等问题。

近年来,海南省琼海大众村镇银行精准定位服务对象,着力解决农户信用信息收集难、农户信贷风险判断难、授信效率低等问题,并将数字技术融入传统信贷业务,为农村普惠金融插上腾飞的翅膀,打造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武器。

二、主要做法

琼海大众村镇银行把“数字化风险计量技术”大胆融入农户授信,实现了农户授信数字化、智能化、模型化。

(一)贷前调查数字化。在贷前客户调查阶段,摆脱了繁琐且标准不清晰的传统尽调流程,依托数字技术,线下采集上传看得见的客观现场数据,如农户家庭住房、存货、生产设备、车辆以及人民银行征信数据等能够直观反映农户家庭收入水平、偿债能力且相对容易现场采集和评估的“软信息”,线上收集客户合规的互联网大数据,如法院公告、流水记录以及涉及借贷关系的网络行为数据等经过客户授权并脱敏的数据信息。最终将上述线上线下信息录入数字化模型进行运算和交叉验证即可完成调查。

(二)资料审查智能化。在客户资料审查阶段,通过智能校验,减少录入信息的错误,如客户身份证信息、银行卡信息的自动校验,以及其他关键数据的逻辑检验。

(三)风险测评模型化。在授信环节,使用评分模型和额度模型自动进行信用风险测评。评分模型主要围绕客户的显性和隐性负债等要素构建“风险先行指标”,以风险先行指标为主,再结合反欺诈风险规则对农户风险进行评分。额度模型主要根据客户的家庭资产、生产性流动资产、负债等数据进行测算,同时为避免额度测算出现极端偏差,还补充设置了一系列额度天花板因素,当触发天花板因素时,额度上限自动锁定。通过上述科学的模型算法精确计算出客户的风险大小,合理授信,摆脱了审贷环节对人的依赖。

三、取得成效

一是整村授信工作稳步推进。截至2020年末,琼海大众村镇银行累计完成57个村委会、200个村小组的“整村授信”工作,累计授信金额5200.67万元、授信1186户。二是办贷效率大幅提升。在现场考察后,将信息录入系统即可计算出测评结果,审查、审批意见均依据测评结果作出,原则上整个流程(含现场考察在内)只需1天,而此前一般农户办贷流程需要3至5天。三是操作成本大幅压降。原来需要在现场做的尽职调查简化为拍照,5分钟即可完成,原先的审贷会简化为数字算法计算,大大降低了时间、人力、培训和操作成本。

四、经验启示

琼海大众村镇银行有效克服了农村小微金融成本高、风险大、管理难的窘境,使农户小额信贷变成成本低、效率高、盈利好的“香饽饽”。该模式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一是做农村贷款要线上与线下结合,把网点人员优势同数字技术结合起来,用人员解决线下信息采集的问题,用数字技术解决效率及风险深度评估的问题。二是要通过实践来总结、完善“风险先行指标”,实现对风险的提前预知。“风险先行指标”体系的构建,不能简单照搬传统的财务指标,一定要紧密结合实践,要接地气和实用。三是不断提高作业效率。农村小额贷款通过数字技术手段和流程的优化,能够大幅降低作业成本,实现规模经济。四是一切贷款业务要以风控体系建设为核心。好的风控体系,既能提高授信效率,又能保障授信精度,让贷款资金流向勤劳守信的农户手中,实现涉农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五是紧密围绕业务构建数字技术体系。琼海大众村镇银行在数字技术上的投入相较于大型商业银行并没有优势,但成功建起了自己的数字普惠金融模式,靠的就是把数字技术用在了“刀刃”上。六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业务、宣传两不误。要开发使用适合当地客群需求的数字技术,在满足农村客户需求的前提下,向其普及数字普惠金融、个人金融信息保护、风险防范等知识和政策,逐步解决农村地区“数字鸿沟”问题,保障普惠金融各项政策落地实施。

《“数字化授信”为农村普惠金融插上翅膀[本文共1477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